当前位置:铅笔阅读网>女生频道>李自成的明末游戏>第31章 玉皇大帝都救不了他

第31章 玉皇大帝都救不了他 (1 / 4)

陈永华和冯锡范这回能不能出头不好说,反正天地会的总舵主已经变成了赵近南。

不提他们了。

李自成抓紧时间亲自给窦云章、李守义等人培训了五,给他们介绍了下殴洲的风土人情历,讲了讲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
大统领特别强,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天朝上国的使,不要堕了我大顺的威风。

当然也要把困难说清楚。他们要是半路遇到风暴翻船那没办,大统领也不可能找老天爷报仇。

如果是在海外受了欺,遇到不,大统领除了会提供抚恤,还向他们保,「将来我会带领千军万马踏平蛮夷之国……」

窦云章、李守义等人感动的热泪盈,连忙表示一定会把差事办,绝不辜负大统领信任。

两人带着大队人,带着「使节」和「国书」上路了。

递交国书嘛大概也是源于外交「使节」。

在天朝历,「使节」并不是对人的称,而是一种官职的凭证。

卿大夫聘于诸侯,国君要授其任职凭,这种凭证就叫「使节,又叫「符信」;使臣受命出使他国,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,这种凭证也叫「使节」、「符节」。

「使节」就是使臣所持的信物。

作任职凭证的「使节」大多用铜铸,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,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。在山区任职,授其「虎节」;在平原地区任职的授其「人节」;在湖泽地区任职的授其「龙节」。

作出使凭证的「使节」一般都用竹子为,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,故又称亦称旄节。

汉朝张骞出使西域、苏武出使匈,持的就是这种「使节」。状如旗,用竹杆作,顶部缀牦牛尾。

苏武始终把「使节」带在身,等他在北海放完羊回归天朝的时,节仗上的须子都烂光了。

后世狡猾的倭寇们就把「使节」这东西偷回去用了。那些年被歼灭的鬼子部队不在少,但很少能缴获到军旗。

因为可以说鬼子的军旗形式实际上根本不是旗,而是「使节」。他们仿造了天朝古代的「受命持节」礼,实际上那根花里胡哨的旗杆才是他们的「军旗,旗面反倒只是个装饰物而已。

扯多了。

当,后世外交使臣早就不持有「使节」,而是以国家原首签署的「国书」为凭证。

老李要维护天朝传,正如有「文牒」就不必改用「护照」称呼一,「使节」也要继承。只是怕殴洲蛮子们看不懂天朝上国礼,顺便再加一份「国书」。

刚送走这一队人,李自成还没喘口,各处陆续传来消息。

曹文诏已经退,李过布置好了防,正要和张道濬清缴上党明军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