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章 沙窝 (1 / 3)

第二天一早,天边还没吐出鱼肚白呢,韩少恒和陆远便被客栈周围那无尽的喧闹声给吵醒了。

话说,沙窝(即现在的广渠门附近,陆远所在的那个年代广渠门还没有建成呢)附近的这家悦来客栈之所以这么便宜,就是因为京城里面最大的养济院和乞丐窝都坐落于此。

说到这养济院,其乃是一种官办的社会抚恤机构,从两宋时期便已有之,只不过那个时期的养济院还是由私人来筹资兴办的。

等到明朝建立以后,朝廷便把养济院从私人手里接管了过来,永乐年间,全国更是在很多省份都建起了养济院。

北京城里的养济院一共有四座,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四个城边,而这四座养济院之中最大的一座,便是设立于城东沙窝的这一座了。

一般来说,养济院所收留的人士主要包括鳏寡孤独者,残疾无靠者,年过六十而生活无依者,以及不能食力的军流、犯人等等。

凡是住进养济院之人,政府都会按日拨给口粮,按照条例,大人日给口粮八合,小孩则减半。

故而只要是穷苦之人住进了养济院,便意味着他们至少不会被饿死冻死了。

除了在养济院里面安置穷苦之人以外,每逢灾年,朝廷还会在养济院的周边设立粥厂,以救急各地来此逃荒的难民。

当然了,即便不是在灾年,也会有一些士绅、富商、贵戚在此施粥舍药,以便向菩萨表达他们的善心。

其实,在明朝早期的时候,这些社会抚恤机构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但是后来,随着战争地频仍,土地地兼并,灾害地连绵。

这些天灾人祸使得各地逃亡至京的百姓越来越多,因此,这类社会抚恤机构也就渐渐力有不逮了。

现如今,京城里面养济院,只能接收一些当地的破落百姓以及一部分伤残的军户了,至于外地逃荒过来的难民,他们就完全兼顾不了了。

如此一来,那些失去了生活来源,又无处可以投奔的外地难民,便渐渐沦落成了流浪乞丐。

他们日复一日地聚集在这里。

使得沙窝附近,竟然变成了全京城最大的乞丐窝。

更巧的是,陆远他们所住的这家悦来客栈,恰好就位于养济院的北面,与偌大的乞丐窝只有一街之隔。

当然,也正是由于这里的环境相当糟糕,才导致了客栈的价钱极其便宜。

如今时令已经到了初冬时节,故而天才蒙蒙亮,外面就有很多乞丐被冻醒饿醒了。

伴着一阵阵老人的咳嗽声,小孩的哭喊声,妇人的哀怨声,小贩们的吵闹声,陆远和韩少恒终于被彻底吵醒了。

此时,坐在床上的陆远,费力地揉了揉还有点微醺的眼睛,冲着韩少恒就问道:“少恒,这是什么鬼地方?怎么这天还没亮呢,外面就吵了起来?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